全校师生:
为进一步激发我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更好服务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经研究决定,特举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省赛校内选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简介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李克强总理亲自提议举办,目前已成功举办五届,大赛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央统战部等部委联合主办,位居全国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纳入学科竞赛排行的竞赛首位。
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将于2020年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大赛将着重设计竞技、对话、体验三类活动,使先进科学技术同场展示,世界青年创客同台竞技,实现与科技对话、与未来对话、与世界对话。同时,大赛同期将举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号召青年学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
二、赛道分类
大赛包括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国际赛道、职教赛道和萌芽版块。报名对象、条件及相关要求参考《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附件1),如有变化,请以教育部2020年3月左右的下发的大赛文件为准,下同。
三、参赛要求
1.参赛项目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下一代通讯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
2.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3.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需提交营业执照及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相关复印件、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等。参赛项目可提供当前财务数据、已获投资情况、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已获投资(或收入)1000 万元以上的参赛项目,请在全国总决赛时提供相应佐证材料。
4.参赛项目根据各赛道相应的要求,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参赛。已获往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第六届大赛。
四、比赛赛制
1.大赛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不含萌芽版块)。校级初赛由各院校负责组织,省级复赛由各地负责组织,全国总决赛由各地按照大赛组委会确定的配额择优遴选推荐项目。大赛组委会将综合考虑各地报名团队数、参赛院校数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情况等因素分配全国总决赛名额。
2.全国共产生1200个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港澳台地区参赛名额单列),其中高教主赛道600个、“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200个、职教赛道200个、萌芽版块200个。此外,国际赛道产生60个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现场比赛。
3.高教主赛道每所高校入选全国总决赛项目总数不超过4个,“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国际赛道(国内外双学籍类)、萌芽版块每所院校入选全国总决赛项目各不超过2个。
五、工作分工
1.教务处(藕舫学院)
统筹大赛整体工作,做好大赛宣讲、项目挖掘,持续推进项目辅导、项目打磨工作,组织师生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落实省赛和国赛参赛项目报送、训练、资格审查等工作。
2.大学科技园(资产经营公司)
负责提供一批成果转化项目,供在校生或毕业5年内的校友申请实施创业,并提供相关落地孵化服务,做好参赛项目注册公司、奖励支持等,对获奖项目团队给予资金、场地、公司注册等支持。
3.研究生工作部
负责组织和遴选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创业项目报名参赛。
4.学生工作处
负责动员毕业5年内的校友创业项目报名参赛,负责动员在校生创业项目报名参赛。
5.校团委
负责组织和遴选“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的优秀项目报名参赛。
6.科技产业处
负责组织协调校内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特别是师生共创项目)报名参赛。
7.商学院
承办大赛校赛(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报名、决赛等相关工作。
8.雷丁学院
承办大赛校赛(国际赛道)报名、决赛等相关工作。
9.各学院
(1)组织在校本科生、硕博生、毕业5年内院友创业项目报名参赛。
(2)发挥学科优势,组织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特别是师生共创项目)参赛。
(3)负责组织和遴选国内外知名赛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院各类科创竞赛的优秀项目报名参赛。
(4)重点挖掘和培育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参赛项目。
六、大赛奖励
1.参赛学生
在校本科生凡在官网(以2020年上半年大赛官方“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及移动端报名统计为准)报名成功的参赛团队前三名成员,在2020年5月10日前可凭官网报名成功截图(上传我校实践创新学分系统),享受实践创新学分认定,项目负责人获1个学分,第二和第三名成员各获0.5个学分。同时参加多个团队的,所得创新学分取最高值,但不累计。
校赛设金奖、银奖、铜奖若干,获校级金奖、银奖的团队前五名成员,可按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本科生实践创新学分实施办法》(教发[2014]3号)的有关规定,获得相应实践创新学分。校赛获得金奖的参赛团队,奖励2000元择优推荐参加省赛;省赛获得金奖、银奖和铜奖的参赛团队,分别追加奖励2000元 、1000元和500元;国赛获得金奖、银奖和铜奖的参赛团队,再分别追加奖励2000元、1000元和500元。
研究生参加竞赛,按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修订)》(研工发〔2018〕10号)规定,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的研究生除竞赛主办方给予的奖励外,学校也给予一定的奖励,由获奖研究生向研究生院申请核算发放。国赛获得金奖、银奖和铜奖的参赛团队,分别奖励5000元、4000元和3000元;在国赛中获得金奖的团队成员,可以在授予学位科研成果要求和学校开展的评奖评优中折算成1篇见刊唯一作者权威期刊论文;在国赛中获得银奖的团队成员,可以在学校开展的评奖评优中折算为1篇见刊唯一作者一级期刊论文。论文折算限获奖证书排名前3的参赛队员;同时,在国赛、省赛、校赛中获奖的研究生,可直接申请获得相关实践课程的学分,学分申请由学生所在学院认定。
2.指导教师
获校赛金奖项目指导老师(排名第一)评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并颁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聘书。提倡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学院要鼓励教师积极遴选科研项目参与比赛。根据大赛省厅文件精神,指导教师指导项目获省决赛一等奖的,可以认定等同于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实践教学)二等奖;获国赛金奖的,可以认定等同于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实践教学)一等奖,可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主要依据。项目相关教学研究可优先参评省级教学改革项目,不占用学校推荐名额。教师指导的团队在省赛和国赛中获奖,将按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规定进行奖励。
七、赛程安排
1. 大赛报名
(1)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报名:4月初-5月7日前,完成全国大赛系统报名和校内相关材料的报送工作。全国大赛官网报名网站:“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org.cn)、大赛微信公众号(名称为“ 大学生创业服务网”)。
校内相关材料报送要求如下:
a.《校赛报名汇总表》电子版(见附件2)。
b.项目商业计划书电子版(PDF格式,内容主要包括产品/服务介绍、市场分析及定位、商业模式、营销策略、财务分析、风险控制、团队介绍及其他说明)。
c.项目介绍PPT。
请各学院负责老师务必于5月7日前,将本院的《校赛报名汇总表》(以第一作者为单位统计)、项目计划书电子版(PDF格式)和项目介绍PPT(打包命名:学院+项目名称+学生负责人姓名+手机号码)以学院为单位打包文件(命名:学院名称+负责老师及手机号码)发送至邮箱:229267377@qq.com(商学院史老师,58695703,逸夫楼S328),《校赛报名汇总表》纸质版经分管领导签字盖章后,送至逸夫楼S328,逾期未报送,将不予参加学校评审。
(2)国际赛道项目报名
网上报名时间具体以教育部发文为准,报名学生(项目负责人)5月7日前将《校赛报名汇总表》、项目计划书电子版(PDF格式)和项目介绍PPT(打包命名:学院+项目名称+学生负责人姓名+手机号码)发送至henrytomto@126.com(雷丁学院李老师,58235790,雷丁楼N308),《校赛报名汇总表》纸质版经分管领导签字盖章后,送至雷丁楼N308,逾期未报送,将不予参加学校评审。
2. 5月8日-5月11日,校赛初赛,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评审,评选出进入校赛决赛的项目和校赛铜奖项目。各赛道决赛项目和铜奖项目不超过报名总数量的50%。其中,高教主赛道决赛项目不超过60个、“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决赛项目不超过15个、国际赛道决赛项目不超过8个。
3. 5月中旬,校赛决赛。进入决赛的项目需进行现场答辩,组织校外专家进行评审,决出本次校赛金奖、银奖。高教主赛道设金奖10个、银奖不超过50个;“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设金奖3个、银奖不超过12个;国际赛道设金奖2个、银奖不超过6个。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将对相关奖项予以调整。
4. 5月下旬,根据校赛评比结果及专家推荐意见,择优推荐一定数量团队代表我校参加由省教育厅组织的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网评和决赛(大概7月中旬)。
八、工作要求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选拔赛在2020年4-5月举行,江苏省赛预计在2020年6-7月举行,全国总决赛预计在2020年10月举行。
1.项目挖掘。各单位、各学院充分利用寒假时间和校赛决赛前,做好大赛动员、师生报名、项目挖掘和反复打磨等工作。要注重鼓励开展师生共创,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要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及其他各类创业大赛项目组队参加;要深挖校友资源,寻找、动员、帮助符合参赛条件的校友(2015年之后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参加第六届大赛;要大力组织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用师生创新创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服务精准脱贫扶贫。
2.指标要求。根据省厅对各高校参赛项目数量指标要求,为展示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成果,根据各学院在校生人数,对各学院参赛队伍数量提出要求,纳入学院专业建设积分考核。请各学院负责教学和学生工作的院领导认真宣传、精心组织谋划,组队完成情况将作为学院专业建设积分重要依据之一(以团队负责人所在学院为统计依据),凡未达到指标要求的学院,学院当年专业建设积分核算后再减半积分,报学校人事处,并取消学院年终“本科教学管理先进集体”评选资格。完成既定目标的学院颁发大赛“优秀组织奖”。具体分配名额见附件3。
为便于信息沟通和交流,请参赛师生加入南信大互联网+大赛QQ群205930648(每个项目1名老师+1名学生加群即可),大赛重要资料以及通知文件会在群中发布。
联系人:教务处(藕舫学院),吴老师、任老师,58731344,行政楼409
附件1: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pdf
教务处(藕舫学院) 大学科技园(资产经营公司) 研究生工作部
学生工作处 校团委 科技产业处 商学院 雷丁学院
二〇二〇年二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