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青年学子传承光荣血脉,在服务国家战略中锤炼本领、奉献青春,7月初,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红迹寻踪”和“盐青绿产”两支社会实践团队赴盐城开展“赓续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主题实践活动。由学院辅导员带队,两支小分队分别围绕红色文化传承与经济产业发展两大主题,通过实地调研、走访交流、科技赋能等形式,践行青年使命,贡献青春智慧。
一、沐红色光辉,在铁军故里厚植家国情怀
“红迹寻踪”小分队以盐城这片革命热土为课堂,在深入挖掘当地红色资源的过程中重温铁军精神、感悟初心使命。在新四军纪念馆,队员们通过一件件饱经战火的文物、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影像,沉浸式感悟“听党指挥、忠于人民、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铁军本色;在大纵湖红色研学基地,大家聆听“芦苇荡里的革命故事”、溯源孙兰同志的革命成长史;在丹顶鹤湿地生态保护区,同学们被徐秀娟烈士因公殉职的“鹤魂”精神深深打动。
“红色基因是时代发展的力量源泉。”小分队成员戴磊感慨道,“盐城将红色文化保护与生态旅游创新结合,像大纵湖旅游基地、丹顶鹤保护区这样‘红绿相融'的发展模式,既守住了精神根脉,又激活了绿色经济。”
二、踏绿色沃土,在产业一线解密发展真谛
“盐青绿产”小分队深入盐城乡村振兴一线,以遥感测绘专业视角探寻科技与生态融合的发展密码。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高通量计算研究所,队员们与技术专家深入交流,了解绿色算力赋能产业转型的实现路径;七星农场的智慧农业示范区让同学们大开眼界,技术员演示了遥感监测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实时监测作物长势,精准指导田间管理。”学富镇的小龙虾养殖特色产业链、田盛源农场的“稻蛙共养”立体种养模式、丹顶鹤保护区的湿地生态发展样本,无不彰显着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盐城智慧”。
队员们还参访了汇文公馆人才公寓,挖掘人才振兴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团队成员王舒萌表示:“盐城的绿色发展实践为青年提供了广阔舞台,我们要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地方的切实行动。”
三、融文化匠心,在振兴路上共谱青春华章
在此次盐城之行中,团队成员们还深度参与了在盐城草房子举办的“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分享会”系列活动,在文学与乡村振兴的对话中探寻文化赋能新路径,体会当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区域发展新战略。团队成员杨洋在交流发言中表示:“童话般的乡村不仅需要诗意的想象,更需要扎实的产业支撑和科技赋能”。团队成员们及时整理调研成果、开展复盘研讨,计划以遥感测绘专业精神为依托,将实践中的所见、所思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建议报告。从文化浸润到产业调研,从技术赋能到规划建议,南信大遥测学子期盼能以专业精神与青春热情,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红绿交响映盐阜,青春践履担使命。此次盐城之行,南信大遥测院青年学子们以脚步丈量土地,以专业赋能发展,在红色热土上感悟初心使命,在绿色田野间探索振兴路径,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责任担当。未来,学院将继续依托专业特色探索实践育人和校地共建新路径,深化“行走的思政课”育人模式,引领遥测青年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华光。
参观新四军纪念馆
大纵湖红色基地研学
走访田盛源农场
调研七星现代化农场
在高通量计算研究所与科研人员交流
参观丹顶鹤湿地保护区
团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