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院部: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通识教育改革,提高本科综合人才培养质量,人文与艺术教育中心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公开征集2023-2024学年第1学期通识教育课程,欢迎广大教师积极申报。具体申报事宜如下:

一、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与模块设置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通识课程按照“模块-单元-课程”的逻辑层次来建设,构建有主次、有重点特色的通识课程体系,使我校的通识教育真正走上有所积累、逐渐成熟的轨道。六大模块分别为:经典阅读与写作、人文与社会、艺术与鉴赏、自然与科技、劳动与生活、创新与创业(表1),下设27个单元,课程单元之间具有一定的结构性、逻辑性和层次性,向学生提供相应学科领域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目前已建设200多门课程,人文与艺术教育中心依据核心课准入及考核办法,从中遴选出一定比例的优质核心课程。

1: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通识

课程

(包括一般通识课和核心通识课)

通识课程

模块

模块内涵

经典阅读与写作

通过对中外文史哲经典作品的研读,传承弘扬中华文明的深厚传统,融汇吸收世界各大文明的有益成果。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表达能力,提升学生与经典对话的能力,增长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理性、启迪心灵。

人文与社会

主要涵盖文、史、哲、心理学等领域。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有关人类文明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民族情怀和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精神气度。

艺术与鉴赏

主要涵盖古今中外艺术作品、音乐戏曲、动画电影、建筑景观等学科领域。旨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健康美好的人格、艺术审美和鉴赏能力、综合创作和表达能力。

自然与科技

主要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学科和众多的工程技术领域。旨在使学生通过对所涉领域的总体了解,认识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认知水平、科学素养和工程意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劳动与生活

主要涉及社会生活和劳动教育领域。旨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崇尚劳动,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和劳动素养,提升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创新与创业

主要涵盖创新创业、职业发展、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等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

特别说明: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教体艺厅〔20063号)文件规定及我校最新版本科生培养方案,本科生必须修满2个公共艺术类课程学分方能毕业,目前我校艺术类通识课程的缺口较大,希望各位老师积极申报艺术类通识课程。

二、申报类别及要求

1.一般通识课

  我校办学以来积累的通识课程均视为一般通识课,其课程门类更多,知识涉及面更广,课程形式也更多样,涵盖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等多种课程形式。一般通识课是通识核心课程的重要来源和补充。

申报要求:

1)课程负责人具有博士学位或讲师及以上职称,并具有两年以上教学经验;

2)新建课程及未纳入通识核心的课程均视作一般通识课程;

3)课程一经认定,建议每学期开设,面向全校本科生选修;

4)课程学分不超过2学分,总学时不超过32学时;

2.通识核心课

通识核心类课程类型包括:通识核心课、通识核心建设课、通识核心培育课。国家级或省部级一流本科课程中的通识课程直接认定为通识核心课程,其余课程可由一般通识课逐级申报通识核心培育课、通识核心建设课。申报要求及考核办法具体见附件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通识核心类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三、申报流程

1.个人申报:对通识教育有兴趣的教师根据要求自由申报,填写附件12023-2024学年第1学期通识课程征集申报表》,课程可以以“新建”、“已有课程改造”或“升级核心”三种方式申报,均需要填写。

2.学院汇总:学院收集汇总所有新建或已有课程改造课程并填报附件22023-2024学年第1学期通识课程征集申报汇总表》,提交至人文与艺术教育中心。

3.专家评审: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和人文与艺术教育中心组织专家对相关申报课程进行评议,报学校主管领导批示后,形成2023-2024学年第1学期通识教育课程目录。

4.注意事项:1.请填写课程团队的时,按照本学期实际上课的教师名单填写。2.已开课程的模块归属原则上不能改动,如果需申请改动请在申请表中注明。

四、课程建设与管理

1.加强新开课程管理:所有列入2023-2024学年第1学期通识教育课程目录的新开课程和通识核心课程,学校将组织试讲,试讲合格方可开设。

2.保证课程教学质量:每位教师每学期开设新课程不超1门。课程一经批准开课,非特殊原因,建议持续改进,稳定开设。

3.开展课程综合评估: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和人文与艺术教育中心定期组织对通识课程的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定位、教学内容、课程建设情况、学生选修课情况、教学团队的稳定性、课程教学质量等。评估结果作为课程停开、评优、升级建设的重要依据。

五、材料提交

1.所有申报材料以学院为单位统一汇总提交,不接受教师个人申报。

2.提交材料清单:

1)《2023-2024学年第1学期通识课程征集申报表》(附件1;电子版、纸质稿一式1份)

2)《2023-2024学年第1学期通识课程征集申报汇总表》(附件2;电子版、签字盖章纸质稿一式1份)

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模板(2020版)(附件3;电子版)

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课程教案(电子版:至少提交前3次课程的教案)

以上材料纸质稿于330日前送至大学生活动中心202办公室,电子版发送至人文与艺术教育中心教务邮箱(ryzx-jw@nuist.edu.cn)。

联系人:郝老师            联系电话:58235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