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史沿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溯源于1960年南京气象学院成立时设置的气候学系。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2006年组建遥感学院,2014年更名为地理与遥感学院,2017年成立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目前,学院有全日制学生1000余名,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300余名,本科生700余名。

【学科专业】

学院现有遥感科学与技术一级交叉学科博士点1个,3S集成与气象应用、遥感信息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遥感科学与技术和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测绘工程专业硕士点1个;遥感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和地理空间信息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遥感科学与技术是江苏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测绘工程是国家一流专业、江苏省第三期品牌专业建设点,这两个专业均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4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显示,南信大遥感技术学科位列中国(内地)第8。“2024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显示,南信大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位列第9。“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显示,南信大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位列全国第8位,测绘工程专业位列全国第10位,地理空间信息工程专业位列全国第4位。

【师资队伍】

学院通过引进和培养建成了一支高学历、高职称、年龄与学缘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4名,其中教授19名、副教授18名,教师博士化率为98%,具有一年及以上境外研修经历者占比达74%。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家优秀青年基金(海外)获得者、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遥感领域领军专家、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等国家级、省级人才20人次。

【教学改革】

学院积极开展各类教学质量工程建设。2021年来,学院获批省教改项目4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1项、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项;获批中国卫星定位导航协会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获批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2门、出版教材6部(其中省重点教材3部);获批校优秀基层教学团队1个。教师荣获全国测绘类教学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省级教学竞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人才培养】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重视学风建设,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021年以来,连续五年获得江苏省本科生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本科生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00多项,其中在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中获奖46项,其中特等奖6项。获批省级及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5项。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送优秀率高于全校平均水平,获全国测绘科学与技术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奖1篇,获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本科生升造率、就业落实率逐年提升,2024届本科生考研录取率48.19%、就业落实率96.43%,研究生就业落实率100%。

【平台建设】

学院牵头建设江苏省遥感应用实验教学中心和江苏省数字测绘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省部级教学实验平台;自然资源部遥感导航一体化应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和江苏省协同精密导航定位与智能应用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拥有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600余套,总价值超过2000万元,包括机载高速成像光谱仪、无人机热红外成像遥感系统、三维激光扫描仪、精密监测测量机器人、GNSS接收机等一批性能先进、行业主流、智能化高的遥感测绘仪器设备。

【科研成果】

学院围绕大气遥感学科特色,初步建成6个科研团队(方向),包括行星探测遥感、遥感数据智能处理、大气海洋环境遥感应用、环境遥感与气象应用、全球变化与灾害遥感、精密时空基准与空间环境感知。近5年,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余项(含重点类2项)、重点研发课题3项,年均到账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以第一单位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及SSCI论文180篇,ESI高被引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80余件,美国专利8件。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奖励10余项。

【共建合作】

学院积极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创新产教深度融合机制,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四维(资源卫星中心)、航天508所、泽柔卫星等签署共建合作协议,多位教师参与国家重大工程;深空探测联合实验室顺利启动。学院团队参与航天宏图公司以SAR卫星为主的混合型商业卫星星座“女娲星座”的规划,并开展了一期工程共4颗SAR卫星建设;参与完成株洲太空星际卫星公司16颗卫星的研制及其中8颗SAR卫星发射;依托遥感导航交叉学科优势,填补了国产卫星定量化应用的技术空白,研发的“北斗+遥感”协同监测系统被纳入自然资源部示范项目,技术成熟度居国内领先;通过服务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红线监管等主责主业,为自然资源行业提供了部分关键技术支撑;与省环境监测中心、省生态环境监测监控有限公司开展合作研发,取得太湖遥感监测新突破。

【国际合作】

学院积极拓展国内外合作与交流。推动一带一路国家博士留学生优先项目,扩大博士留学生培养规模,现有在读博士留学生30余名。先后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加拿大、中国-德国、中国-希腊等多个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多次组织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多位教师出国访学和参加学术会议。全职引进国家引才计划高层次专家2人、外籍教授1人,获批多个人社部高层次海外专家项目。

【党建思政】

学院坚持以“强基创优”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党建与学院发展“一融双高”。学院党委下设党支部8个,其中遥感科学与技术系教师党支部2022年入选江苏省首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并于2024年顺利通过验收,同年入选江苏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名单。本科生党支部2024年入选江苏省第二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单位。学院党委入选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双创育人辅导员工作室”等创建单位,多次获校“先进基层党支部”“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奖”表彰和“最佳党日活动优胜奖”等荣誉称号。

【发展规划】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持“开放、协同、特色”理念,聚焦一流特色研究型学院建设,重点面向航空航天、自然资源、空间信息等行业和长三角区域发展需求,以遥感学科评估培优为牵引,以夯实教师教学科研团队为基础,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拓展深化政产学研合作为关键,切实提升重大科研集成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着力建设遥感测绘领域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学院。